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国家海洋博物馆获悉,海洋贝类“活化石”龙宫翁戎螺将于明年在国家海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时与观众见面。 据了解,人类对贝类的研究,始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世人发现过一种金字塔形的美丽海螺化石,由于其外形很像传说中的龙王宫殿,于是将它命名为“龙宫翁戎螺”,又称“龙宫贝”。龙宫翁戎螺是5.7亿年前古生代寒武纪时期出现在地球上的海洋生物,它繁盛于中生代,进入新生代后渐...
记者昨日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家海洋博物馆馆藏一枚贝壳珍品——龙宫翁戎螺。这枚海洋贝类“活化石”,将于2017年国家海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时与观众见面,届时市民可以相约来此一睹龙宫翁戎螺的风采。 据了解,人类对贝类的研究,始于2000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世人发现过一种金字塔形的美丽海螺化石,它的外形很像世人想象中的海龙王宫殿,便将它命名为“龙宫翁戎螺”,又...
8月17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举行建馆100周年成就与精品展媒体开放日,作为“镇馆之宝”的恐龙蛋化石亮了相。 这一窝恐龙蛋为什么珍稀?是因为22枚恐龙蛋中有19枚恐龙蛋,都盘卧着小小的恐龙躯体。虽然距今已经有6500多万年的历史,但那一个个躯壳却被时光留住,完整地呈现出来。看上去最直观的感受,这些恐龙蛋和老百姓口中的“毛蛋”相似。 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介绍,这样的化石在科学发现...
“北京人”头盖骨最早的复制品卞跃跃摄/光明图片 【地质博物馆的沉睡宝藏】 1929年,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横空出世,但仅仅过了12年就神秘丢失,至今下落不明。1998年,古人类学家贾兰坡与中国科学院14位院士曾在《光明日报》联名呼吁寻找“北京人”头盖骨。 日前,记者在中国地质博物馆见到了“北京人”头盖骨第一代复制模型。它宛若沧桑老人,向来来往往的观众诉说...
白天来自然博物馆参观恐龙化石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您尝试过熄灯后到博物馆,在一片漆黑的环境中,打着手电参观恐龙化石并且在博物馆安营扎寨与“恐龙”一起过夜吗?为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前晚,天津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以“我的邻居是恐龙”“与马赛人做邻居”为主题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18组家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奇妙的夜晚。 前晚7时,天津自然博物馆里大多照明灯已经关闭,一些高大的恐龙化石和动物标...
7月29日,本报新闻《穿越亿年时光,神秘海洋生物在建湖重见天日》,引来众多网友围观。这座名叫“镜鱼馆”的私人博物馆刚刚在建湖开业。馆内展出不少古生物化石,都是馆主管业荣的个人珍藏。这些精品化石都经过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鉴定编号,很珍贵。 网友留言 蓝莲花:周日的时候去过一次,真的很震撼,叹为观止,看见有好多父母带孩子来参观的,真是暑假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比在家里看电视好多了,增长了见...
19日,缠绵的阴雨并没有阻挡小记者们热情的步伐!上午9点20分,40多名“红马甲”齐聚位于珠江路700号的南京地质博物馆,在讲解员阿姨的引导下,集体与这里的“凝固的生命”来了一次静谧的对话。 走进二楼大厅,便仿佛置身于恐龙世界,一具巨型恐龙骨架出现在面前,足足有3层楼高,非常壮观!“哇——”孩子们惊讶得张大了嘴巴,手里的相机咔嚓咔嚓地闪个不停。讲解员阿姨告诉大家:这具恐龙骨架模型是世界上保存...
7月14日,以收藏和研究恐龙化石见长的浙江自然博物馆收到了一件珍贵的礼物——台湾石尚矿物化石博物馆捐赠的一件“腹腔含蛋窃蛋龙化石标本复原模型”。李晨韵摄 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现的“腹腔含蛋窃蛋龙化石标本”仅有两件,均产自江西赣州一带,且都是腰带和后肢部分,其中一件早已被浙江自然博物馆收藏,加上本次台方赠送了这一件,今后该馆就可以同时陈列展示这两件全球仅有的“孕妇”窃蛋龙标本了。
图为兽脚类恐龙复原图,本次发现的恐龙蛋壳化石新品种很可能是此类兽脚类恐龙的蛋。 日本《产经新闻》6月30日报道,日本兵库县县立“人与自然博物馆”29日宣布在同县丹波市山南町约1.1亿年前(白垩纪前期)的“篠山层群”中发现多种恐龙蛋壳化石,其中一种为新品种。此前日本国内曾发现过鸟类蛋壳化石的新品种,发现恐龙蛋壳化石的新品种尚属首次。 据悉,从恐龙蛋壳化石表面纹样特征推断,这很可能是体重...
今年正值自贡恐龙化石发现100年,每逢节假日,自贡恐龙博物馆游人如织。主展馆内,18具大小不一、属种不同、形态各异的恐龙,根据各自不同的生理、生活特性进行了塑造和组合,让游人仿佛“穿越”回侏罗纪时代。王玉姗摄 随着电影《侏罗纪世界》的热映,自贡的恐龙博物馆也成为旅游热地。 盐业、彩灯、恐龙,是自贡的三个关键词。 盐业、彩灯,自古有之,而上世纪恐龙化石群的发现,让自贡增加了另一个备...
国宝级骨骼化石、恐龙艺术复原画作、全场科技AR互动、智能机电恐龙……将于6月12日在青岛奥帆中心博物馆开展的“巨龙重生——青岛龙归来ALIVE特展”引发了众多恐龙爱好者的关注和期待。昨天,工作人员开始入场布展,组装恐龙骨架,最引人注目的棘鼻青岛龙成为本次特展第一支“复活”的巨龙成员,正翘首以待,等待着岛城观众的“超时空交流”。 1951年,新中国第一具完整恐龙骨架化石——棘鼻青岛龙化石...
继青冈县第四纪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建立后,为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加大对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力度,青冈县又拟投资2400万元,在县城东植物园规划区,建设集展示、收藏、科研、科普、教学、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古生物化石专题博物馆。 青冈县有着优越的古生物化石资源,特别是出土的猛犸象数量大、品种多,规划设计上将充分体现冰河时期特点,融入历史元素,还要注入国内知名博物馆先进的设计理念,充分反应冰河时期古生...
19日,上海自然博物馆迎来大批游客,纪念品商店也广受好评。蝴蝶耳环、兔子靠垫、猫咪茶壶、狮子书包……要么萌萌哒,要么霸气外露,有游客狂赞设计者“脑洞大开”。 在世界范围内,各大知名博物馆通过层出不穷的创意笼络消费者已不是新鲜事。 有媒体认为博物馆肩负教育职责,出售与馆藏相关的书籍和商品也是宣教的手段,比起放在展柜里的古代器皿,触手可及的复制品更有亲和力,教育意义无法用金钱衡量。 ...
9月6日,位于拉斐特城堡酒店的拉斐特博物馆正式开馆,并举行了开馆酒会。拉斐特博物馆是一个集展览、收藏、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是自然科普及教育基地,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 博物馆坐落在北京拉斐特城堡酒店3000亩主题公园内,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展览区面积近500平方米,其前身为国内首家私人古生物博物馆——锦州文雅博物馆。博物馆展品以地球上中生代晚期“热河生物群”化...
近日,记者从榆社县文物部门获悉,榆社博物馆“化石厅”正式对外开展。新建的“化石厅”楼上楼下有600平方米,展出的珍贵化石展品2000余件。 榆社县不仅是享誉中外的“化石之乡”。地上地下文化遗存也非常丰富,寺庙、古塔、古墓、石窟、石刻造像、古遗址等遍布全境,有华北地区北齐——隋唐佛教文化博览室的美誉。榆社县文物局局长、博物馆馆长王太明告诉记者,榆社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一级品100多件。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